上游數據

山西焦化144萬噸/年焦化升級改造項目獲批

2023年08月15日15:37   來源:山西省生態環境廳
摘要:原省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估報告》(晉環服務〔2022〕61號)及相關材料收悉

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的申請》(山焦焦化字〔2022〕207號)、原省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估報告》(晉環服務〔2022〕61號)及相關材料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2020年12月,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晉工信化工函〔2020〕139號文《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焦化產能置換確認的函》對144萬噸焦化產能予以確認。2020年12月,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予以備案。

項目位于臨汾市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趙城現代煤化工園內,主要建設有2座61孔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爐,配套建設2×140t/h干熄焦裝置和1×30MW抽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煤氣凈化裝置,凈化后的剩余焦爐煤氣用于生產LNG和氫氣。項目總投資30.38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4.42億元。

按照《山西省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晉政辦發〔2019〕66號)、《臨汾市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暨焦化行業統籌布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臨政辦發〔2019〕40號)、《洪洞縣縣城總體規劃(2011-2030)》《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2020-2035)》及《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2020-2035)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晉環函〔2022〕14號),該項目符合臨汾市焦化產業布局、洪洞縣縣城總體規劃及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定位。

原山西省環境保護局2005年、2007年分別對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現有二系統、三系統項目環評予以批復,實際項目多建設60孔焦爐,超產能54萬噸,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2021年12月以晉工信化工函〔2021〕184號文對超出的54萬噸產能及置換來源予以確認。此次評價將超產能建設的54萬噸/年焦化工程納入評價范圍,并對其環保設施提出提標改造要求。

依據原省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評估報告(晉環服務〔2022〕61號)及結論,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洪洞縣人民政府制定的區域污染物削減方案后,項目實施對當地區域環境質量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我廳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并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煉熄焦環節。焦爐采用機、焦兩側加罩封閉措施,并分別配套機側和焦側除塵地面站。焦爐加熱燃用凈化后的煤氣,采用“廢氣循環+三段加熱”低氮燃燒技術,焦爐煙氣采用“鈣基移動床干法脫硫除塵+SCR脫硝”工藝;裝煤采用密封式裝煤車+高壓氨水噴射+除塵地面站工藝,采取“鈣基干法脫硫+脈沖袋式除塵”工藝;裝煤、推焦機側煙氣導入機側爐頭煙地面除塵站,推焦焦側煙氣導入焦側出焦地面除塵站,干熄焦高硫煙氣經單獨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送焦爐煙氣脫硫系統、低硫煙氣送干熄焦地面除塵站;機側、焦側和干熄焦地面站均采用“鈣基干法脫硫+布袋除塵”工藝。上述工序污染物排放須滿足《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關于實施鋼鐵焦化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推動鋼鐵焦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晉生態環保委〔2022〕2號)限值要求及《關于優化調整全省重污染天氣鋼鐵焦化行業績效分級指標推動鋼鐵焦化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晉環發〔2022〕15號)中A級企業指標及排放限值要求。

二系統、三系統須按照承諾完成現有焦爐煙氣除塵脫硫脫硝設施的除塵器擴容改造,加大脫硫劑使用量和脫硝催化劑裝填量;裝煤、推焦、干熄焦等除塵地面站增加脫硫裝置的同時對現有除塵器進行擴容,配套機側和焦側除塵地面站。上述工序污染物排放須滿足《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關于實施鋼鐵焦化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推動鋼鐵焦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晉生態環保委〔2022〕2號)限值要求及《關于優化調整全省重污染天氣鋼鐵焦化行業績效分級指標推動鋼鐵焦化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晉環發〔2022〕15號)中A級企業指標及排放限值要求,確保煉焦二、三系統改造完成后實現“增產不增污”。

2.煤氣凈化環節。冷鼓、脫硫、硫銨、洗脫苯、制酸及罐區等各貯槽放散氣經壓力平衡裝置收集返回負壓煤氣管道;脫硫再生尾氣經洗滌后去焦爐廢氣回配系統燃燒;制酸尾氣經水洗滌和電除霧后送焦爐煙囪脫硫脫硝裝置處理;硫銨干燥廢氣采用“旋風除塵+水浴除塵器”處理后排放。二系統、三系統煤氣凈化區域無組織廢氣污染治理設施進行深度改造。上述工序中相關污染物排放須滿足《山西省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晉環發〔2021〕17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焦化行業污染防治系統化治理精細化管理的通知》(晉環發〔2021〕48號)中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3.備煤、焦處理及無組織排放環節。精煤堆場全封閉,并設高效水霧抑塵系統;封閉受煤坑,配套自動霧化抑塵裝置;精煤轉運采用密閉通廊,轉運點處采用微動力除塵設施;精煤預粉碎、精煤粉碎和煤焦取樣等粉塵采用袋式除塵器處理;焦炭轉運采用密閉通廊,焦炭貯存采用全封閉焦倉;焦炭轉運點、焦炭篩分、焦炭貯存等粉塵采用布袋除塵器處理;脫硫劑倉、脫硫灰倉及焦粉倉等廢氣采用袋式除塵器處理,各除塵器收集的粉塵經氣力輸送系統至灰倉,或摻煤煉焦、外售。二系統、三系統精煤/焦炭轉運區域無組織廢氣污染治理設施進行深度改造。上述工序中顆粒物排放須滿足《山西省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晉環發〔2021〕17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焦化行業污染防治系統化治理精細化管理的通知》(晉環發〔2021〕48號)中超低排放限值要求。焦爐爐頂及廠界無組織排放執行《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表7標準限值要求。廠區內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標準限值要求。廠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濃度限值要求。

4.其他污染環節。污水處理站重點構筑物密閉加蓋,采取高、低濃度廢氣分質處理措施。調節池、氣浮池、隔油池等逸散高濃度廢氣收集后送焦爐配風燃燒;曝氣池、生化池、污泥脫水間等逸散低濃度廢氣采用“氧化吸收塔+酸液吸收塔+堿液吸收塔+活性炭吸附”高效組合脫臭工藝處理后達標排放。上述工序中污染物排放需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標準限值和《山西省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晉環發〔2021〕1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焦化行業污染防治系統化治理精細化管理的通知》(晉環發〔2021〕48號)中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二)嚴格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項目建設1座污水處理站,新建1套120m3/h污水生化處理系統,采用“預處理(除油+氣浮+預曝氣)+兩級A/O(缺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深度處理(活性炭吸附+砂濾+混凝沉淀)”工藝;新建1套150m3/h中水回用處理系統,采用“超濾+反滲透”工藝。項目產生的煤氣管道冷凝液、預冷冷凝液、粗苯分離水、終冷冷凝液、剩余氨水等經蒸氨預處理后,與設備及地坪沖洗水、生活化驗污水、設備水封水等送污水生化處理系統處理;循環水系統排污水、余熱鍋爐排水等清凈廢水和生化處理系統出水等送中水回用處理系統處理,出水回用于循環水系統補充水,濃相水送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濃水蒸發結晶提鹽系統處理。全廠廢水不外排。

切實加強水環境三級防控體系建設,按照報告書要求建設事故水池和初期雨水池,通過“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對初期雨水及事故廢水進行收集,保證任何狀態下廢水全部進入各自收集池,再送污水處理系統處理不外排。洪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須按照承諾,健全園區水環境三級防控體系,確保事故狀態下事故廢水不會進入外環境水體。園區三級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未建成之前,本項目不得投入運行。

(三)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處理和處置,嚴防造成次生環境問題。煉熄焦系統(裝煤、推焦、大棚、干熄焦、篩焦)除塵灰外售;備煤系統除塵灰、廢活性炭、焦油渣、蒸氨殘渣、酸焦油渣和污水處理站污泥等摻煤煉焦;脫苯殘渣排入焦油罐外售;脫硫廢液用于制酸;焦爐煙氣脫硫灰暫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待項目投運后根據其屬性鑒別結果進行合理處置;焦爐煙氣脫硝廢催化劑、制酸廢催化劑、廢礦物油、廢棉紗、中水回用廢反滲透膜等危險廢物在廠區危廢暫存庫規范暫存,暫存周期不得超過30天,定期交由有危廢處理資質單位回收處置。生活垃圾送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四)嚴格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廠區設計時考慮地形、廠房、聲源方向和車間噪聲等因素合理布局,將主要噪聲源車間或裝置遠離辦公樓;設備選用低噪聲型號,對較大功率的鼓風機、壓縮機、泵類等設備應集中布置,置于室內或設置隔音操作室;對風機類設備的進出口管道以及工藝需要排氣放空的管線,應采用加裝消音器等降噪措施,減少氣流脈動噪聲;破碎機、振動篩、各類泵等設備安裝時,應設置基礎減振;管道系統采用彈性連接等措施,嚴格控制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五)嚴格落實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嚴格執行“源頭控制、分區防控、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和“源頭控制、分區防治、跟蹤監測”的土壤污染防控措施,從源頭控制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防止污染物產生跑、冒、滴、漏現象。項目須采取嚴格的分區防滲措施,將污水處理站、化產區、罐區、初期雨水池、事故水池、危廢暫存間、化學品庫、地下污水管道等作為重點防滲區;其他生產裝置區、循環水站、貯煤及儲焦區、其他公輔裝置區、空壓站等為一般防滲區,并保證達到相應防滲性能。建立相應的地下水和土壤的跟蹤監測制度,制定風險預警方案,及時發現污染并及時控制。

(六)嚴格落實其它污染防治措施。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建設規范的污染物排放口,并設立標志牌;焦爐煙囪、裝煤地面站、推焦焦側地面站、機側爐頭煙地面站、干熄焦地面站排氣筒等安裝在線監測裝置,應滿足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七)嚴格落實環境防護距離要求。環評報告書通過計算確定本項目環境防護區域為在該焦化項目東廠界外擴261m、現有焦化項目北廠界外擴50m、其他邊界以廠界為界限的基礎上,同時參照《大氣有害物質無組織排放衛生防護距離推導技術導則》(GB/T39499-2020)的規定,最終形成的包絡線區域,該區域內涉及周邊洞子凹村全部居民(75戶),洪洞縣人民政府以洪政字〔2023〕1號文《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大氣環境防護區域涉及居民搬遷的承諾》說明,本項目涉及的搬遷居民已完成59戶搬遷,其余正在進行搬遷協議的洽談與簽訂。洪洞縣人民政府須按照承諾在2023年12月底完成環境防護區域內涉及居民的全部搬遷工作,搬遷工作未完成,本項目不得投產運行。

(八)項目依托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現有鐵路專用線,須配套建設鐵路工業站至該項目廠址內鐵路專用線,線路正線全長4.359km,確保物料運輸滿足生態環保委〔2022〕2號文中的清潔運輸管控要求。過渡期間,物料運輸全部使用達到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的重型載貨車輛或新能源車輛。

(九)強化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與當地政府及相關單位應急預案實施聯動,定期組織開展演練,嚴格落實各項應急管理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確保事故狀態下各項污染物及時得到妥善處置,不對外環境造成污染影響。

(十)你公司剩余焦爐煤氣用于生產LNG和氫氣,應加快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進度,確保與本項目同步投產,保證正常情況下焦爐煤氣全部綜合利用,杜絕點火放散。

(十一)你公司應做好現有一系統90萬噸焦化項目關停及相關拆除過程的污染防治工作,并配合生態環境部門認真開展拆除后場地的環境調查評估及土壤治理修復工作。

三、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和區域污染物替代削減方案,為項目建設騰出環境容量。在嚴格落實《報告書》規定的各項環保對策措施的情況下,該項目各項污染物可做到達標排放,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為:顆粒物84.3噸/年、二氧化硫92.7噸/年、氮氧化物141.5噸/年、揮發性有機物180.8噸/年。按照倍量削減要求,洪洞縣人民政府以洪政字〔2022〕7號文《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區域污染物削減方案》,制定了項目區域污染物削減方案,并以《關于“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144萬噸/年炭化室高度7.0米頂裝焦化升級改造項目區域污染物削減方案”的承諾》(洪政字〔2022〕11號)明確削減來源為山西焦化股份公司現有焦化一系統關停,山西焦化股份公司現有三個焦化系統超低排放改造,山西焦化股份公司現有焦化二系統、三系統超超低排放改造騰出的削減量。洪洞縣人民政府要按照承諾負責各削減措施在項目投運前落實到位,否則項目不得投入運行。

四、建立內部生態環境管理機構和制度,明確人員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項目實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施工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應明確環保條款和責任,按規定及時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運行。

五、我廳委托省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總隊、臨汾市生態環境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洪洞分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該項目“三同時”監督檢查及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六、你公司收到本批復后10個工作日內,要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送省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總隊、臨汾市生態環境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洪洞分局,并按規定接受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7月26日

免責聲明: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法律提示:本內容系www.fzhaierkt.com編輯、整理,轉載需經授權,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并注明來源。如果私自轉載,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