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觀市

[庫存看市場]痛定思痛當如何?

2005年12月28日00:00   來源:西本資訊
摘要:

    新干線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干線獨家刊登之作品,媒體及網站轉載的前提,獲得新干線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西本新干線(www.96369.net)。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干線的支持。

    一晃眼,我們即將揮別2005年,對于我們這個行業而言,2005是多災多難的一年,然而2005或許也應該是我們將銘記的一個轉折點,一個分水嶺。流通商因為2005變得理智了許多,生產商因為2005也變得客氣了許多,平心而論,市場也因為2005規范了許多。一切都還是處在改變的過程當中,也就是說,目前的局面應該來說還不是結果,各方面都在努力調整調整總結——多數生產方開始面對過剩現狀,商家開始謹慎自己的錢袋子——各方也都在痛定思痛。

    然而面對當前市場眾多的痛定思痛之舉,筆者也漸漸迷惑了:市場微小的信息被刻意放大,痛定思痛(或者說驚弓之鳥)的商家聽風肯定就是雨了,于是乎歲末的商家少了往日的從容,多了幾分惶惶不可終日。現狀都是禍起自由生產(所謂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思維上好像是排斥計劃的)中的信息不對稱,然而無論哪個行業(當然包括我們的鋼鐵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只有計劃、管理部門是最容易解決的,靠一己之力試圖實現信息對稱,費時、費力、而且不一定有結果(或者干脆一點說,那就是沒有結果)。回頭來看我們的行業,縮小一點到建筑鋼材市場,滿天總有信息在飛的時候,人們痛定思痛的耐人尋味,然而筆者也很想問上一句:痛定思痛之后,當如何?先來看本期庫存數據。

    12月16日,上海市場20倉庫建筑用HRB335鋼筋16-25mm庫存總量為56000噸,較12月9日減少5600噸,減幅9.03%,庫存持續減少的勢頭在繼續,然而可以明顯感覺到勢頭在不斷減弱中;其中一類由20900噸減少至18900噸,總量減少2000噸,減少幅度為9.66%;二類資源由40600噸減少至37100噸,絕對總量減少3500噸,減少幅度8.71%。

    可以看到,無論是一類資源、或者是二類資源,庫存量均呈現所幅度減庫趨勢,然而庫存總量是否會就此翻轉,開始增加,結論也未可早下。回頭整理新干線歷史數據,不難發現,12月16日節點數據與2004年12月17日(同為周五)數據相比較,總量已基本持平(去年同期數據為55900噸)。而縱觀整個2004年末至2005年初的數據來看,真正的庫存增加開始于1月上旬,而庫存增加的時間,一直持續到了3月下旬。今時,商家是否會同往年一般扔出大筆資金,囤貨待沽,這才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小細節。

    從規格結構來看,12月16日與12月9日相比較,18mm規格少量增加,其總量并未過分超標,20mm規格略有增量,然而其實際總量應仍少于正常水平。來看具體數據16mm:總量12200噸,本期總量減少3200噸,其中一類資源庫存繼續減少2000噸,二類資源減少1200噸;18mm:總量12100噸,本期總量增加2400噸,其中一類減少400噸,二類減少3900噸;20mm:總量8500噸,本期持續增加2800噸,其中一類持平,二類增加2800噸;22mm:總量14200噸,減少1600噸,其中一類增加800,二類減少2400噸;25mm:總量9100噸,減少5900噸,其中一類減少1500噸,二類減少4400噸。

    數據表明:庫存結構的不合理加劇了。20mm和25mm兩個常規需求較大的規格,庫存量明顯不是十分充足。而且相對來說,22mm規格倒是顯得有些過多了。其余各規格,比較起來還是合理的。具體與2004年12月17日相比較,比較結果仍舊是16mm、18mm大體相當,20mm、25mm較往年同期分別偏低3500噸和2700噸,22mm偏高近6500噸。

    從產地結構方面看,12月16日與12月9日相比較,12月16日:一類資源主導前六位分別是山西長治3800噸(增加300噸);天津天鐵2800噸(減少900噸);河北邯鋼1800噸(減少1400噸);遼寧北臺1500噸(減少600噸);山東萊鋼1400噸,江西萍鄉900噸(持平)。二類主前五位分別為唐山銀豐11100噸(較12月9日減少4400噸);滬寶11100噸(增加1900噸);陜西龍門5900噸(增加3700噸);山西中陽900噸(減少300噸);福建金盛1100噸(微增100噸)。

    數據表明:產地來源并不穩定,二類資源庫存有增勢。結合部分產地資源抵滬后時有銷售斷檔的問題,可以推測出商家訂購資源的謹慎,類似邯鄲、天鐵、龍門等等,都有類似問題。由此,折射出的問題應該不止單純的心態,資金狀況如何,也需要關注。而近期類似滬寶、龍門等地資源反向增加,可以看到所謂限產政策仍需觀察。而有一個趨勢卻是不得不提及,滬上曾經的主導——上鋼一廠資源現時卻是銷聲匿跡了。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信號,部分大的生產企業是否在舍棄某些東西,而轉為更加專注于其他了,結合前期一廠資源被低價拋售的狀況來看,這種猜測應該是并非完全空穴來風。如此一來,究竟是誰退出建筑鋼材舞臺,倒需要認真看一下了。

    回頭再來看,目前流通商的迷茫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面對所謂的、如此紛繁復雜的形勢,筆者想奉勸商家一句。擺在面前的,那才是事實,空穴來風的事情,以后還是少聽的好,少傳的好。因為現在來看,心態平和才是痛定思痛后應該具備的素質。[文]西本新干線工作室 elson

免責聲明: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法律提示:本內容系www.fzhaierkt.com編輯、整理,轉載需經授權,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并注明來源。如果私自轉載,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